家庭新成員:奥迪e-tron
「开电车的感觉跟跑车很不同, 启动得极快, 但是没有轰鸣, 如果开了窗, 听到的是儿时坐公交电车时听到过的熟悉的声音....来不及细细地感觉, 挡风玻璃前的风景已经被不断地进入着了。i3 的前台可以收纳很多杂物, 开车的时候除了大屏幕的导航, 还可以一目了然自己随手放置在上面的钥匙之类什物, 跟跑车的简约相比, 显得更慵懒...是的, 连车门上的兜儿都设计得带着弧线, 正好放进两听可乐, 或者水瓶, 很随意。所以开这样的车难免会叮叮噹噹响着这些东西, 像买菜回家的妇女, 很有生活趣味...其实关于跑车的感觉, 这辆车可以给我一丝线索, 它的内饰有部分是制作跑车的碳纤维材料。黑不溜湫地, 呈现着不凡的质感。所以这车就觉着轻, 像飞机超低空的滑翔, 踏雪无痕一般流畅。在這個時代,每一天都會不同。」
五年期買了寶馬i3的時候,曾經用這樣的文字來讚美她。
轉眼,我把她賣了,買進新的電車,這次是奧迪Q7-Q8尺寸的電車,叫e-tron, 據說是挑戰特斯拉X的產品,實際上我十分不喜歡特斯拉X,那個癟嘴的頭部設計,好像正在罵一句美國髒話,十分不雅。
其實看中奧迪也是偶然,雖然一直有印象,她的內飾比較有設計感,線性處理比較考究,視覺上比奔馳或者寶馬更精練。同事唐馬就有一款,很搭配他的教士服裝,奧迪黑,有一種低調和神秘。
其實我為了買新車,已經去奔馳和保時捷店都跑過了,奔馳有一款新車,顯示屏超長,設計一改一貫的保守平庸,可惜沒有看到好的混合動力或者電車,漂亮是漂亮了,但是我不缺油老虎。保時捷也出來新的卡宴S級大車,但其實又不大,空間有些緊縮,設計的顯示屏是不錯,但是其他地方太多塑料製品,又沒有找到好的顏色搭配,尤其是油電混合部分,不喜歡那個黃綠色的提示,不管是logo 還是煞車片,用了這種毛毛蟲色彩,怪怪的⋯⋯
寶馬不會再去了,開過太多寶馬,應該換換口味的,也只有奧迪,感覺應該去看看。那天開車到他們店,停下來,就聽到有人在大聲說話:Art in LA? Cool! 那是我車牌號,顯然是跟我打招呼呢,我就回應他,問他是不是銷售人員,果然是。
他叫布雷德利,自己開摩托的,開車給我看奧迪,開得像摩托一樣,我説:我以為你讓我試試呢?!他才讓位給我。
這種車開起來很舒服,卻是百分百的電車,我覺得很驚訝!因為我自己的電車開起來踏板要一直管著,一放開就減速,以為這是電車的必然,現在發現根本不是,一樣可以輕松地驅馳。至於面板,也都是觸摸屏和LED顯示了,而且有兩塊,加上眼花撩亂各種按鍵,試車的時候根本管不過來,等停下來以後才慢慢學明白。
這款車叫e-tron,是奧迪最新推出的第一台電動SUV ,尺寸大約跟Q7相當,外觀看不出那種好像電車不得不有的裝萌的味道,很合我意,可惜這一輛是他們自己最得意的所謂星空藍,我開玩笑:我可不是郵遞員!布雷德利幫我查了整個洛杉磯,其實已經進美國的現車並不多,黑色的還有一輛,同時內部是我喜歡的咖啡色皮具的,在另外一家奧迪店,他保證可以從那一家交易過來……
取車要等,因為他們還在交易,那天傍晚,終於通知我去取,揭開顯示屏的保護膜,裝上臨時牌照,還有這樣那樣的事,包括手機上下載軟件,可以車不在身邊時檢查車的安全狀況、充電狀況甚至預先打開空調準備設定溫度之類。
這款車說是針對特斯拉的,她的電子系統非常強大,可以連結蘋果手機iplay,周身好像有無數鏡頭,可以三維立體地看自己和周圍的所有情況,也可以在巡航狀態下自動行駛。至於充電,她可以一次充電行使240英里,比特斯拉差一些里程,但是充電速度比特斯拉快得多,因為輸入電流量大了,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。
我這幾天試著讓她自動行使,她的確可以做到,完全按照每個地方的限速規規矩矩地行使,可以設定不同的距離減速煞車,完全放開方向盤和踏板,但還是會出現提醒,說最好把手放回方向盤,確保安全!看來之所以不能超越特斯拉,只是因為德國人更謹慎而已!
晚上,打開車頂全景天窗,在星空下馳騁……